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追憶王正平博士



追憶王正平博士

不記得認識正平兄的詳細時間,應該是1970年我開始去台大薰風國樂社參加練習以後,接著參加林沛宇老師作品演奏會,參加薰風環島演出,參加中華國樂團,加入中廣國樂團等等,與他有機會在一起演練;後來知道他生在杭州,長在香港,我的祖父從浙江諸暨老家搬到杭州後,除父親隨軍來台外,所有親戚都在杭州,我剛進大學時認得台大的好友謝霖,在薰風的小同鄉樓珮玲都與正平兄是台大外文系同班同學,有這些交集與互動,只是我拉胡琴,他彈琵琶,加上當時與僑生稍有隔闔,因此我們見面總是客客氣氣,只覺得他聲音柔和,溫文儒雅。

他的琵琶是在香港跟呂培原先生學的,當時台灣琵琶界的輪指都是用順輪法,也就是按照食、中、名、小、大指的順序輪流彈弦,他帶來的倒輪法則按照小名中食大的順序比較特別。彝族舞曲剛進台灣時,因為和聲及指法新穎,造成琵琶界甚至國樂界大震撼,正平兄演奏起來風味特別濃郁,風靡一時,連我都迷上琵琶,跟著學了一陣子。

1972331日我們各別隨團到嘉義工職參加台灣區音樂決賽,結果他指揮的台大國樂團和我指揮的台北市靈安社國樂團分別獲得大學組與社會組冠軍,當時我同時在海洋學院國樂團拉板胡參加比賽,我們靈安社的團員裡也有幾位是台大的校友和團員。

後來他們組織大學樂團演出時我到現場聆賞,除了傳統曲外,有些新曲頗有突破性,引起各界注意,例如(調音)一曲旋律突兀好像樂隊在調音,引起現場笑聲印象深刻,當時並有外籍人仕到場聆賞,我手邊尚有與美國大使安克志的女兒及許輪乾老師三人在實踐堂門口的合影一張。我當初雖然知道他們到鐵路局國樂社陳家練習,但是聽到他與陳妹妹結婚還是有些驚訝。

我國樂活動中斷多年之後,又開始參加音樂會,碰到正平兄時,他馬上記得我親切招呼,可見他記憶力真好。聽說他去佛光山主持國樂活動,又聽說他要舉辦獨奏會,心想他的精力真是旺盛,令人佩服。

薰風六十周年慶時他表演童謠變奏曲,一開始聽到曲名有些詫異,細聽之下才發現曲式及指法技法深奧,覺得他是有深意的,當時除了合照也沒時間聊聊,覺得他氣色正常,沒想到忽然聽到他中風,瞬即不治,真是意外之至。正平兄春秋正盛,想法技法純熟,感覺他還有很多構想正要發揮,驟然而逝,國樂界痛失精英,家人痛失梁柱,令人無限悲思。

敬此輓曰:

憶同寅,半世謙沖君子,彝族十面瀛海雄,
陡煞手,終生情迨師友,童謠三章曲意深!


弟張慶麟敬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