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華南國樂研究社

台北市華南國樂研究社
正式成立於1974年11月4日
是經市教育局核准成立的
(北市教樂字66號)

教育局官員曾先於10月18日下午
至社址查看及觀看演出一場
(以下跟據現存之演出節目單草稿抄錄)

演出人員

馬 英:古箏 林谷芳:琵琶 林偉芝:古箏
李錫堤:笛 張華克:新笛 張慶麟:南胡
張椿星:南胡 莊國章:古箏 陳正宗:三弦
吳志凱:揚琴 王雙傳:簫 王瑞裕:古箏

演出內容

1.青梅竹馬
2.兩小無猜
3.百家春
4.陽春
5.綿褡絮
6.蕉窗夜雨
7.姑蘇行
8.彩雲追月
9.梅花三弄
10.雨不灑花花不紅
11.四季春
12.萬壽無疆

本社為中廣、幼獅、靈安社團外
青年國樂人為研究發展國樂
最早設址成立之國樂研究社

除研習傳統國樂外
並積極研究各種地方音樂戲曲及宗教音樂
以開創國樂新方向為職志

社名是為了紀念因公殉職的空官張華南而命名
因此英文社名訂為 Martyrs Music Association
社址租在羅斯福路三段74號二樓

為推廣國樂
同時在該址開班教授國樂
當時並印有張慶麟撰寫的英文招生傳單
鼓勵華裔及外國人學習國樂
以直接接觸國樂更能了解文化
可能是國樂史中最早用英文招生的傳單

當時以學古箏的學生最多
由王瑞裕、馬英等人教授
琵琶由林谷芳教授
常到該址的國樂人有張華克、熊映美、
張慶麟、莊國章、王雙傳、陳正宗、胡雅萍等人
還記得林谷芳在該址飼有老鷹一隻

後來因為國樂老師
均已陸續個別開班
該址遂散去
一度曾打算遷址至石牌
亦因事忙及出國中斷

(以上跟據找出的華南原節目單財產清冊
公文稿及英文招生傳單2009.4.13修正如上)

1974年月日攝於華南國樂社


左起:A(馬英學生),馬 英,張華克媽媽,熊映美,張華克,張慶麟,1974年月日攝於華南國樂社Hwa Nan Gwo Yueh Sheh (Chinese Martyrs Music Association),社址:(107)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742樓,電話:(02)38-8807

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1969.9.28.孔廟祭孔後合照

最近發現相片標姓名頗重要
因為不久人名就會忘了亂了
有空就標示一些舊照片如下

此為1969.9.28.在台北孔廟祭孔後合照
從左自右為
陶竺生(幼獅、中廣)  李國強(藝專)  李仁傑(師大)  張慶麟(海洋)
 (前蹲)梁廣生(文化)(因為成功國樂社李兆星老師的安排,指派畢業同學參加
莊本立教授將祭孔儀式,清代滿人服飾改回漢人服飾及祭典音樂的計畫。)

此項改革引起日本重視,我後來曾經奉李兆星老師指示協助規劃,
由辜振甫先生帶隊,龐大的赴日祭孔團,團員僅需負擔來回機票,
其他吃住由日方負責,但當時大家都較窮,我當時雖幫忙找妥了
幾位較有錢的同學同意參加,但後來李老師告訴我人數不足無法
成行,計畫告吹。我手邊還留有當時手寫的計劃草案。







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鼓勵文創工作


6月2日去國父館參觀23屆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 老友陳中申教授在領獎時向龍應台部長呼籲 提高稿費免稅額十八萬 已經三十多年沒調整了
 · 
    • 張慶麟 創作作曲等文創工作是文化的是源頭 是火車頭的依據 無怪乎台灣文創進展緩慢停滯不前 陳中申兄太客氣 我主張大幅提高免稅額 最好提高到五百萬 讓窮搖筆桿的變成人人尊重的作家 全民努力瘋狂創作 台灣立刻打敗南韓 文創蓬勃發展全民總動員 人人有工作薪資大漲國力大盛 龍部長 馬總統 這是不用花大錢 立可以辦到的事 是摘片枯葉彎個指頭的容易事 趕快辦辦吧 如果覺得五百萬跳得太快 今年先調十倍到一百八十萬 明年再調到五百萬 馬總統龍部長只要兩位一宣佈 馬上全世界震動 台灣翻身的日子到了
      約 1 小時前 ·  ·  1
    • 陳中申 張兄:多謝回應!文建會以前為演奏家爭取音樂會免稅,現在該換文化部為作曲、作詞家、作家、設計家爭取扣除額了!不然這火車頭只能拖著臺灣文化列車牛步走了!
      約 1 小時前傳自手機 ·  ·  1

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國樂的發展方向





  • 以下是在臉書發表過的意見,幾乎忘了,複製在此,原有討論請參見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79772862051420&set=a.179772838718089.49344.100000561230479&type=1&theater&notif_t=like



    張慶麟 
    江山兄說得不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不同的群眾與愛好,造成原因很多,變化就是變化,也無所謂變好或變壞;有時候純粹是為變而變,有時候是因為出了一位大師,或是一組人帶領開創領導而變;從專家的立場去看,也不一定會變得更精緻或更高雅等等,這是很冷酷的事實。


    基本上從大方向看,我是樂觀主義者,我相信經過長期下來,群眾自然會趨向更優美、開放、創新、豐富、感人勝於往昔的音樂,因為除了完全消失的音樂,過往的全世界的音樂都可以是將來創作者參考的資料與素材。唯一擔憂的是:有些好的、過往的、音樂完全沒有機制保存下來,完全消逝了。

    但是從我們這一代音樂愛好者的立場看來,現代國樂這種新樂種還在摸索嘗試階段,雖然有種種的努力與吉光片羽的光彩,也許我們還在期待大師,來進一步的開創新聲,開創一個全民愛好,甚至傳遍全球的音樂。

    我們現在仍然可以接觸各種音樂:南管的雍容大國風,北管的蒼涼哀思,潮州樂的激烈,崑曲的優雅婉轉,京劇的高亢,歌仔戲和紹興戲的通俗平易,布袋戲等等,其實都已經衰退或正在衰退當中,讓有心都很傷心也擔心,因為好東西可能滅亡了。

    以崑曲為例,當其最盛時期,在蘇州是人人會唱,每年比賽時從山塘街排到虎丘,幾萬人搭地舖,通宵唱曲比賽,直到唱出冠軍為止,此人壓倒萬人,大家鴉雀無聲,唯聽一人獨唱,可見當時之盛況。

    而今最盛行的流行音樂,各種比賽不斷,各地和家中卡拉OK日夜不停的爆滿唱歌,音樂之風不可說不盛,將來音樂的方向也許就在此罷。?

    布袋戲吸收世界的音樂,引以為用,其實是一種舊有藝術的創新使用,音樂是舊的,搭配劇情演出則是新創的。正如同前面所說,藝術能不能活下去,大多數時我們是很難操控的

    2011年7月8日 3:23 ·  ·  2

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

文化滄桑感言


文化滄桑感言

我常常覺得我們這裡的歷史文物的發展史,很像三峽祖師廟不斷燒掉重建的歷史一樣,我們可以看見那裡的工藝師傅窮其一生在那兒精雕細琢,但是完全不注重安全與防火,跟台灣大多數的廟宇一樣,都沒有完善的防火系統,每隔一段時間就一定會發生意外,化為灰燼。

其他非物質文化財也是一樣,藝術家在創造高峰成就後,不久老成凋謝,化為烏有,一切再重新開始,往事不斷重演。

我在美國住過,發現他們不論政府、民間團體甚或個人都在大力保護文化資財,令人感動。

我並不是說過去的一定比現在或未來好,我相信將來一定會更好。只是古人說的好,站在前人的頭上,看得更遠而已。

鄙斥歷史,把過去的文化成果全部打爛,是讓人痛心的。

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

參加薰風國樂社環島演出


參加台大薰風國樂社環島演出,真是一段甜蜜的回憶。

看到台大校友NTU 1973年的相片讓我想起,我們是坐在軍用大卡車後面環島的。從軍車蓬下駕駛艙上往前看,狂風撲面頭髮豎立意氣飛揚!

當時同行的有(記憶可能有誤):陳仲桐(團長)、陳端安、 趙秦育、周鳳丹、王正平、 陳裕剛、 樓珮玲、張華克、李錫堤、熊映美、林谷芳、 雷又平、洪  莉、束  、黃國師、王自存、 鄧利源、 張志召、江孝祥、陳之昭、林國華、宮子慧、等人。

時間真快40年過去了!


仔細看了看這些相片才發現與台大結緣
跟參加林沛宇先生作品發表演奏會有關
現在需要查查日期是1972年幾月幾日


今天才有空更正如下 ( 2012.5.21.周一)

上述的人名是把幾件事都混在一起了。仔細看了一些老照片後,發現我之所以會參與一些薰風活動的緣故,是因為當時董榕森先生籌組中華國樂團,我是因為李兆星老師、林月里老師參加幼獅國樂團的關係而加入中華國樂團,當時團員都發給聘書,我還保有這些聘書。

記憶中主要參與的活動有:

A.    1972.6.30.林沛宇先生作品發表演奏會

參加人員有:
林沛宇、李鎮東、李國強、 顧豐毓、詹鏐淼、張慶麟、 陳仲桐、 陳端安、 趙秦育、周鳳丹、王正平、 陳裕剛、 張華克、李錫堤、林谷芳、以及當時部份其他的薰風國樂社員。

B.   1972暑期的南部音服

參加人員有:
俞鳳嬌(團長)、陳端安、樓珮玲、張華克、李錫堤、 雷又平、洪  莉、王自存、江孝祥、陳之昭、林國華、宮子慧、鄭金蓮 等人。

C.   薰風其他活動

我指揮靈安社時薰風團員曾去聯誼觀摩,我也曾多次到大活參加練習活動,我在文化學院的合照裡看見有林谷芳和?,在薰風1972比賽後合照裡看見師大的?,海洋的徐逢源和靈安社的蔡卍杏,因為很多人都是建中、成功的同學(附中剛成立尚無畢業生)或靈安、幼獅團員,所以當時各校互動密切。

D.   華南國樂社

後來在羅斯福路租二樓籌組華南國樂社,張慶麟任社長,成員有:張華克、張華為、王瑞裕、林谷芳、馬  英、胡雅萍、熊映美、陳國燈、莊國章、李玉華、 等人。

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崑曲巔峰之作 離魂


(集賢賓)海天悠、問冰蟾何處湧?(看)玉杵秋空,憑誰竊藥把嫦­娥奉?甚西風,吹夢無蹤!人去難逢,須不是神挑鬼弄。在眉峯,心坎­裏別是一般疼痛。
離魂(集賢賓),是崑劇牡丹亭女主角杜麗娘於死前所唱的悲曲,音­樂是崑曲中的巔峰之曲。是崑曲泰斗張繼青女士於2007年12月­16日在台北國軍文藝中心,由幽蘭樂坊所舉辦的崑曲三夢清唱音樂­會中所清唱,這可能是張女士最後的一場公開演唱。崑曲六百年來最­受歡迎的劇本就是牡丹亭,牡丹亭中最感人的一曲就是離魂,離魂古­往今來唱得最好的就是張女士。這段錄影的珍貴可知。
西元1598年作者湯顯祖年49歲,歷經官場人事困頓,在此段曲­牌中,藉著女主角的口中訴說自己一生的悲痛。海天悠悠,萬事已成­空,怨誰怪誰,事敗難再,人去難逢,眉頭長鎖,徒留無限疼痛在心­頭。文詞典雅又刺痛人心,是千古中外卷首之作。

錄影請參見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