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0日 星期六

俞振飛先生的遺願

俞振飛先生的遺願

已故一代崑曲泰斗俞振飛先生在他編著的《振飛曲譜》(19827月第1)卷前自題洞仙歌一首,其中他回顧自六歲從嚴父學曲,到了八十一歲將他原先在1953年出版的《栗廬曲譜》29齣增加到41齣,並且首次將工尺譜譯成簡譜,對崑曲將來發展的殷殷期望,與歡唱崑曲的愉悅心情,表露無遺。

洞仙歌
一彈指頃,七十年前事。鳴遏扊扅笛聲起,記黃昏燈火,總角韶華,
都付與,霞影江鄉歌裏。(1)

皤然今已暮,自畫烏絲,檢點平生訂宮徵。(2) 翹首望寥天,新曙湖山,人間世欣欣如此!為管領春光,有東風,更金縷銅琶,舒喉花底。

壬戌二月 滌叟 俞振飛自題 時年八十一

1. 幼時在蘇,每夕飯罷,父自臥室門後探笛,出而課余習曲,督教甚嚴,時歷七十餘載,此景猶在目前。余所習第一支曲為邯鄲夢三醉之紅繡鞋,故云。
2. 此譜所錄,間有與栗蘆曲譜出入者,皆據余歷年舞台實踐而加修訂也。

接著在他的自序和習曲要解、念白要領中,對於推進與革新崑曲的熱情更溢於言表,實在令人感佩。他在自序中更將崑曲的利弊甘苦陳述甚詳,他提到崑曲的優點很多,在此不敘,他認為崑曲的弊病如下:
1.    文辭過於文雅,難以瞭解:語言文雅,脫離生活,觀眾當然不可能帶著辭書來,邊看邊查僻詞拗句。
2.    整部戲時間太長:很難演出整部戲,因為一部戲至少有二、三十齣,很多都是四、五十齣,甚至有長達240齣的戲,實在很難一次演完。
3.    折子戲無頭無尾:因為難以演出整齣戲,所以常常只演出精彩的片段折子戲,幾百個無頭無尾的折子戲,使得不熟悉的觀眾無法瞭解完整得情節,因而日益脫離群眾。
4.  程式:嚴格固守程式,有時顯得繁瑣空洞。
5.  音樂:音樂遵守固有曲牌,有時不顧詞意語氣,難唱也難瞭解。
6.  節奏:有時過於拖沓。
7.  清唱:雖有佳作,可是更加脫離舞台形象。

這些弊病,近年來很多崑劇團都在試圖改善,改編創作新劇,但是還是不夠快,不夠全面,還有待來者的繼續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