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4
誰來保存音樂國寶
2011年1月12日星期三
今天曾經來過我們大學社區國樂團
練習的吳開先生突然來電給我,
希望我能幫忙參加他們本周六的演出,
他們現每周一三五下午在潮州國樂團練習,
因為潮州音樂我不熟,答應先去看看,
看我是否能跟得上再說。
下午我坐公車到位於八德路三段的國樂團,
現場已有四位先生和一位小姐,
經介紹四位男士均為八十歲以上的社員,
小姐則為陪同其中一位而來的女兒。
大家先坐下來喝小壺茶聊天。
團長羅忠誠先生雖年近九十,
但身體健康精神奕奕,活力充沛。
他剛從國外回來,不久又要出國,
因為他有子女住在國外。
潮州國樂社是羅先生於1960年創立的。
他全家四女四男和太太都會演奏國樂器,
並且曾在台視表演過國樂(他展示了一張相片)。
羅先生說台北曾有六家潮州國樂社團,
但是現在只剩下這一個社還在。
據吳先生介紹羅先生的子女均極優秀,
其中有兩位是博士,
有一子是文化國樂系畢業的,
現住在美國加州,
並成立國樂社在那裡教授國樂,
吳先生曾陪同羅先生去美國參加該社團的演出。
其實我在1970年左右就曾經與王瑞裕學長
一起到過潮州國樂社,也見過羅先生,
時間真快,一晃眼四十年過去了。
聊起來我認得的潮州人和國樂人他都認得:
沈一忠,沈一忠的母親,鄭思森,鄭思森的太太,
黃宗識;周文勇等等。
練習場地是三房兩廳的住家,
但是現在留給國樂團專用,
他只偶爾住在那裡。
面對馬路的客廳裡除了泡茶區外,
有一個長方形大桌,桌上放了一些樂器及樂譜,
有影印和手抄的譜,有一本是大陸印的潮州樂譜。
四周放了一些椅子,
地上和架子上,牆上放著、吊著各種樂器:
有揚琴、秦琴、南胡、殼子胡、潮胡、琵琶、
古箏、打擊樂器等等。
其中最特別的就是潮胡(他們稱為頭手),
是51四度調音。
開始練習,我看所用的樂譜均為潮州的傳統樂譜,
和從前在基隆認識的蕭德宣老師用的譜很類似,
一談之下羅先生與他還是舊識。
他盛讚蕭先生當時在基隆很有名,
因為他很熱心曾幫助過很多住在基隆的潮州人。
老先生們都早已滾瓜爛熟不需要看譜。
潮州樂譜看起來不長也不複雜,
但是每首曲子一定會反覆三至五次甚至更多次,
每次反覆都變奏加上過渡音,
而且第三次以後速度越來越快,
只見揚琴打得飛快,頭手快弓激烈,
大家都興奮衝到極點再結束。
這就是潮樂的特點。
練了一陣子發現我大概還跟得上,
就約好星期五再來練一次,
他們同時還約了劉團長也一起來練習。
練習中羅先生的孫女帶了隻貓來了一下,
羅先生說他孫女也會打揚琴,
星期六也會參加演出。
練完後羅團長堅持要請我吃飯再聊聊,
羅先生、吳先生和他女兒我們四人
就在附近的丹堤咖啡廳吃飯。
羅先生帶了潮樂錄音帶和樂譜去聽,
我順便和羅先生吳先生請教了潮州音樂
有關輕、重、活、反的區別等等。
羅先生告訴我他是洪門中人,
黃埔畢業,隨黃杰從越南來台,
後參加考試轉任公職至退休,
現子女均長成,他不愁吃穿,
世界各地幾已遊遍,不煙不酒不賭,
潮樂是唯一嗜好。
我和吳先生女兒都認為他們都是國寶,
羅先生說即使大陸出版的潮樂樂譜也已經改變,
只有他們的影印譜和手抄譜和他們的演奏
仍保有原始潮樂的面貌。
我們談到如何招集年輕人來學潮樂,
我答應聯絡一些國樂朋友來練,
先找一些退休人員來練,再找年輕人來練。
請看看這個最後仍然存在的潮樂團,
這些老先生都已經八九十歲了,
不知道那裡有辦法和經費來繼續保存這些國寶!
想想看四十年前蕭學梅老先生的往事,
不管來源如何,政府對於保存在全世界
台灣唯一保有的獨特文化,
幾乎沒有特別進展,
真是令人憂心!
國樂和西樂朋友,如有興趣來學潮州音樂的人,
請與我聯絡。
詳全文 誰來保存音樂國寶-滿壺工作室-新浪部落 http://blog.sina.com.tw/fullpot/article.php?pbgid=57520&entryid=613555
此文原登在新浪網部落格
將陸續其他部落格的文章搬到此
此文中所述的羅忠誠先生年逾九十
已於去年底仙逝
老成凋謝令人感傷
2013.4.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